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倾一生,只为木竹加工产业化(林产工业30年) ——追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雷欢 发布时间:2019-09-29


1570504427695260.png


人物档案: 张齐生,世界著名的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学专家、竹材加工利用领域的开拓者,我国杰出的林业教育家。1939年1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1961年毕业于南京林学院林工系并留校任教,历任南京林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处长,南京林业大学竹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竹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副主任、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委员会委员等职。2000年担任浙江林学院院长,2008年受聘浙江农林大学名誉校长,2017年9月2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8岁。



当我们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骄傲于林产工业取得的成绩时,却禁不住回忆起两年前2017年9月25日那个令中国林产工业界无比悲痛的日子,那一天,一代大师陨落了。

 陨落的大师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张齐生将毕生精力献给了木竹材加工教学研用,是我国乃至世界竹材加工利用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数十年来,他与竹共“舞”,针对市场需求和竹材自身的结构和特性,不断坚持科技创新,攻坚克难,先后成功开发出车厢底板用竹材胶合板、建筑用竹材胶合模板、竹材碎料板、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竹木复合层积材、竹炭、竹醋液等系列产品,7次斩获国家科技大奖,出版专著、译著9本,发表论文百余篇。

  张齐生不仅在竹材学术研究上颇有造诣,还时刻思考着如何将学术成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有效生产力。他的研究带动建成一大批竹材加工企业,将竹产品推广应用到更多领域,为我国竹材加工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与竹子结缘,转变研究方向

  张齐生出生在浙江省淳安县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时同学们纷纷报考航空、机械、化工等工业建设的热门专业,而张齐生却选择了当时属冷门的南京林学院木材机械加工专业。大学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木材加工工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79年,张齐生带学生来到安徽黟县开门办学。时任黟县的陈副县长对他说:木材越来越紧张了,张老师,你们要能帮我们把这么多的竹子利用起来,那可为我们县作大贡献了!这番话一直萦绕在张齐生心中久久不能散去。

    1981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张齐生毅然决定转变研究方向:从木材转向竹材,开始了竹材工业化利用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当时,许多人对他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但是他却坦然说:我的家乡漫山遍野的竹子得不到开发,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将竹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政府、企业、百姓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课题

  1995,张齐生提出了竹木复合结构是科学、合理利用竹材资源的有效途径的科学论断。他运用合板结构理论,把竹子和木材按一定的比例做成竹木复合板,各取竹木之长,又避其之短,为各种高性价比的竹木复合结构产品设计和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今,竹木复合板广泛运用于集装箱底板、客货车厢底板和混凝土模板,并在国内几十家企业推广运用。

  为了进一步扩大木材、竹材、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应用领域和提高产品附加值,2001年他开始组建了科研团队,开展了农林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研究。其中,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多联产综合利用技术已在江苏、河北、云南、湖南、江西、黑龙江、安徽等建成了20多项生物质气化多联产工程。

  20085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张齐生组织带领其他高校同行进行木质和竹制抗震安居房研究,充分发挥灾区竹材资源丰富、取材便利、成本低廉的优势,在较短时间内研制出安装快速、安全性强、每平方米造价仅需2000元的竹结构抗震房,并迅速被灾区援建单位采用投产,用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支援灾区重建。

  他的科研成果工业转化率超过90%,基本每一项成果都能转让,形成了现实的生产力,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竹材加工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正如张齐生所言,政府、企业、百姓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课题。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时刻牢记心中的话。

  竹子承载着他的喜怒哀乐

  自从选择了竹材工业化利用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后,张齐生就全身心地投入这一科研事业。他始终坚持到生产一线,每年有200多天在外地出差,和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在一起,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指导科研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

  据张齐生的女儿回忆,去世的前一天,他才从外地出差回来,在去世当天上午还预约了一个会议。看着父亲年近八旬仍不辞劳苦、四处奔波,我们常常向他抱怨、向他劝说,何必搞得自己那么累,为什么不像其他老人那样享受生活、安度晚年呢?但父亲始终淡淡一笑,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我还不老,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社会有需要、学校有需要、企业有需要,我有责任去完成。’”

  数十年来,他始终围绕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专著、译著9本。研究成果铅笔板新工艺的研究”1984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竹材胶合板的研究与推广”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改进的竹材胶合板制造方法发明专利,1995年获中国发明专利创造金奖;落叶松单宁树脂胶黏剂研究与应用”2005年度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南方型杨树(意杨)木材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竹炭生产关键技术、作用机理及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2007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竹木复合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应用”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明专利竹重组型材及其制造方法一种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的制造方法分别获2012年和2013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这些荣誉,书写和彰显了张齐生为木竹加工产业化发展奋斗的一生,也承载着他的喜怒哀乐。

  如竹子般的精神风骨永留存

  张齐生从事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的教学研究近六十载,是林业杰出教育家。他关心年轻后辈的成长,始终用自己的学识和品格影响着南林的师生。而院士给大一新生开见面会,给新进老师做入职教育,也成了南林多年流传的佳话。

  在南林,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中青年教师,都深深被这位前辈的精神风采所感染着。

  “我从张院士等科学家身上,看到了那种浓烈的爱国精神、爱校精神以及爱岗精神。我牢牢记得恩师三要做的告诫:国家需要的,要做;企业需要的,要做;老百姓需要的,要做。我的内心深处,时时都回荡着恩师张齐生院士那轻言细语却又振聋发聩的声音,做科研工作,第一要有创新;第二不能作假;第三要让成果看得见,要让成果能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生产力……张院士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如两盏不朽的明灯,正在照亮我和我的学生们的科研之路……”他的学生说道。

  一次选择,倾注一生,只为木竹加工产业化。张齐生一生如竹子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将自己的选择和承诺践行了一辈子,默默地为祖国和人民辛勤地劳动着,无私地奉献着。他留给世人的不光是木竹加工产业化的系列研究成果,他如竹子般的研学精神也必将影响千千万万学子和中国林产工业人!

 

院士.jpg

会员中心
中国竹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62735号-1
网站建设博乐虎公司

首页

会员中心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