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

地方动态
坚持党建引领 构建产业体系——永善县团结乡大力发展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云南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4-28

  芳菲四月,走进群山环绕的永善县团结乡,映入眼帘的是望不到边的碧绿,一片片从山脚延伸至山边的翠竹蕴藏着推动当地群众持续增收的巨大财富。

  团结乡位于永善东北部,总面积198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707米、最低381米,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平均气温常年保持在15度左右,非常适宜筇竹和方竹生长,自然生长的笋用竹达5.8万亩,该乡群众“靠山吃山”,历来就有“采笋食用、打笋换钱”的传统。由于区内山高谷深、路崎坡陡,产业单一,全乡9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6万元的仅1个,其它的均在7万元及以下,村级的各项开支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发展集体事业举步维艰,无钱办事成为阻碍实施乡村振兴的“拦路虎”。

  为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永善县团结乡紧紧围绕脱贫致富示范区和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建设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竹产业经济发展新路径,大力推进“两山”理念转换示范乡建设,以竹护绿、以竹生财,形成了“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竹产业发展新模式。

  强引领 走实绿色发展新路子

  乡党委政府立足“生态+竹产业”发展定位,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出台发展竹产业扶持措施,带领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逐户开展动员,并通过院坝会、村组大喇叭广泛宣传生态保护、惠民政策等相关知识,同时邀请农业专家深入实地,现场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坚定群众发展竹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该乡东胜村群众向继根说道:“我们家子女都在外务工,家里就只有我和老伴,当初刚听说让我们大力种竹子,我还担心劳动力不够呢。但乡上的干部来动员时说种竹子是响应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号召,效益可观,政府还有补助,大家伙一合计,就决定干了!”

  在群众的广泛参与下,该乡先后在苏田、东胜、联合、花石等8个村种植方竹4.98万亩、筇竹1.1万亩、龙竹等材用竹0.7万亩,“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布局初步形成,全乡春笋产量约500吨、秋冬笋产量约50吨,广大群众在竹产业上尝到了甜头,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

  育龙头 提升集体经济硬实力

  随着竹产业的发展壮大,竹笋产量逐年增加,但由于竹笋保鲜技术要求高、季节性强,笋农在采集后必须及时出售,游商散户资金有限、销售渠道不稳定,时常会出现压低收购价,甚至拖欠资金,严重损害了笋农利益,扰乱了竹笋购销市场,且村集体经济没有实现增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竹产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新田村党组织书记郝正银在谈论起去年组织销售群众辛辛苦苦采来的200余吨竹笋遭拖欠资金,只好自己掏腰包兑现给群众时,至今仍记忆犹新。

  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抓住资金、资产、资源、人才等核心要素,及时对区内所有专业合作社(公司)进行盘点、评比,选择几家经营好、活力强、口碑好的进行商洽竞谈,通过公平公开的方式,分区域分别确定一家专业合作社作为竹笋统一收购商。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对乡内竹笋进行收购,资金现收现结,并将鲜笋统一销售给深加工企业,有效维护了竹笋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合作社与村级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及农户的合作,各村与合作社(公司)签订统购统销协议,为合作社(公司)提供宣传、联系、秩序维护、劳动力组织等服务,合作社(公司)以每斤竹笋0.2元左右的价格付给村集体,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每年仅竹笋销售便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有效加快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实现了合作社(公司)、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的共赢。

  抓管理 构建多元发展新格局

  团结乡正常运营的合作社(公司)有16家,因单一从事养殖、种植或农特产品收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我们合作社去年养了30多头猪、130多头牛,由于市场价格不景气,投资的370多万元钱眼看就要打水漂,幸亏政府大力支持我们从事竹笋收购,还帮我们宣传联系,才让我们渡过了难关,总的算起来不但没亏,还略有收益,还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每当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该乡招阳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家智总是激动不已。

  今年以来,该乡将竹笋等农特产品统购统销作为激发合作社加强市场竞争力建设的“关键一招”,积极引导合作社从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精深化方向发展。同时,全乡广大党员干部以开展“两个专项行动”为载体,以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五个一”要求为抓手,深入开展“我为老乡盘亩地”行动,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统筹集中管护一批、流转能人大户管护一批、自发管护一批、委托管护一批、兜底管护一批“五个一批”方式,对竹产业实行精细管护,全力打造示范基地,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该乡已发展竹产业12万亩,并逐年增加至14万亩,待新植筇竹、方竹进入丰产期后,竹笋产量可达2500余吨,产值在2800万元以上。“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竹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拓宽了群众持续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据悉,该乡正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为合作社竹笋统购统销搞好会计服务,力争将全乡竹笋产值“颗粒归仓”,为全县生产总值和税收增长作出团结贡献。

  云南网通讯员 倪志


会员中心
中国竹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62735号-1
网站建设博乐虎公司

首页

会员中心

电话